去化養菇廢棄物,鴨鵝也能幫大忙

 【大北門新聞網/攝影記者:林書齊/記者:黃美香/台南報導】現代社會面臨著廢棄物處理的重大挑戰,其中菇類太空包所每年產生的廢棄物介質達11-15萬公噸,更是對環境造成不小的負擔。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,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農業試驗所(以下分別簡稱畜試所及農試所)攜手合作,成功開發出菇類介質水禽飼料化技術,將菇類太空包轉化為具有鴨鵝食用價值的飼料,去化了廢棄物同時為養殖業帶來了新契機。

在這項技術中,以狼尾草為原料種植杏鮑菇後的栽培介質成為了關鍵的元素。畜試所與農試所成功將狼尾草應用於杏鮑菇的栽培介質,再將養菇後的介質開發為鴨鵝的飼料。菇類栽培後介質富有豐富蛋白質、必需胺基酸與礦物質,且大部分的纖維素、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等原本不易分解的成分已被菇類分解,適合作為畜禽的飼料來源。而狼尾草台畜草二號,作為一種高莖粗桿型草種,具有木質化的特性,天候不佳時無法收穫。這種被遺棄的資源成為替代木屑菇包來源的理想介質。這不僅使杏鮑菇的栽培更加環保,同時也打開了將其轉化為鴨鵝飼料的可能性。由於鴨鵝天生喜歡吃草,以狼尾草為來源的栽培後介質開發為鴨鵝的飼料,在動物試驗中,北京鴨10週齡的體重由2.56 公斤提升至2.63公斤,同時,鵝隻5-12週齡的飼料轉換率由9.74下降至9.48。以肉鴨及肉鵝上市前的飼料添加量10%來計算,單隻肉鴨及肉鵝便能分別去化2.4公斤及3公斤的養菇廢棄物,可謂達到了經濟與環保的雙贏。

菇類介質水禽飼料化技術目前已在肉鴨及肉鵝的應用取得初步成果,後續將針對種鴨及種鵝進行後續研究,該技術不僅可解決廢棄物問題,同時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益。透過將廢棄的資源轉化為有價值的飼料,實現了廢棄物的去化,為循環農業帶來新的可能性。如業者對該項技術之研發有合作興趣,可與該所東區分所鄭智翔副研究員聯繫,聯絡電話為(03)9503107轉510分機。

#記者林書齊 #記者黃美香 #記者楊偉正 #記者林筱萍

#大北門新聞網  https://cgslin.blogspot.com/

#大府城新聞網  https://dnncgslin.blogspot.com/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大雨後防疫動起來,無蚊好安心! 黃偉哲籲全民落實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

2024 ITF台北國際旅展 IHG會員訂房最高78折

商圈節電來參詳 組隊提案補助30萬